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超临界机组(2/5)

作品:《钢铁时代

这个变化弄得更加的彻底而已,不但一步到位的满足了整个中国,不停扩张电力的需求,也达到了环境监测和综合治理的目的。

看似疯狂,实际上深思熟虑扩张,后来被证实,是最适合从1910年到1916年的中国现状,上万倍的装机容量的提升,不但没有造成太多的浪费,反而被中国庞大的机械制造能力和电能消耗给吸收掉了,甚至到了1914年,伴随着欧洲大战的越演越烈,中国向外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时刻,电力甚至出现了缺口。

这一点,就不得不说特拉斯的作用了,有特拉斯这样的交流电领域的大师,哪怕不让他涉足军事领域,只是在民用,特别是电力上面的提升,就足以让中国的实力大增,这个时代,电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指标,虽然不如的钢铁这样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军事等方面实力的数据,可是发电度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指标之一。

特拉斯对于中国帮助,不单单表现在建立火力发电群等方面,还体现在让中国的电价大幅度的下降方面,按照目前的规则,装机容量越大,相对而言成本就越低,规模化的发电之后,比单独的发电,效率要高很多,可是效率不算高,所以这个时代,当发电机建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停下来了,因为没有哪个必要发那么多电,真的发太多了,用不掉,这笔投资等于是白白浪费,每一个集权的国家,都有一定的远景预测之后,这才会按照步骤来,哪有像中国这样,疾风骤雨的兴建。

中国走上了跟国外完全不同的道路,不但逐步的扩大规模,装机容量越来越大,而且向着更深层次迈进,在外国的大部分还放在如何扩大发电机组以减少电价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了节约能源,如何用最小的煤炭,发出一度电成为了主导。

这涉及到了煤炭综合利用,如何把煤炭完全燃烧,最起步的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发电大国,都是把握到了规模化的作用,可是要到那个规模,如何减少,甚至连节煤器,这种最简单,把煤炭燃烧最终无法发电的热量回收,或者转回能量池,或者变成热水,供给民用这个方面都没有想到的时候,中国已经直接对机组本身动手了,寻找某种大幅度燃烧和增加发电的区间。

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这种代表着发电锅炉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煤炭的燃烧是最最充分,也带来更多的能量,以这个的专业性,别说杨元钊是一个车队工程师,即便真的是电厂的工程师,也只是知道个大概,中国在后世,只是解决了部分的临界状态,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只是在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钢铁时代 最新章节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超临界机组,网址:http://www.77gp.net/1/1023/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