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赐田赏军(2/3)
作品:《崇祯:重征天下》这个问题,依钱龙锡的判断,全国实际人口至少在一亿以上,否则不可能每年消耗那么多粮食。
按此推算,明代的人均耕地数最多为每人八亩。那么二十亩地的赏赐就非常重了,基本上是让一个家庭的耕地数翻倍。即使按照市价,平均每亩地折银十五两,二十亩地就是三百两。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三百两银子是一辈子也花不清的巨大财富。
至于负责指挥作战的军官,可以获得百亩重赏。而解胜、郝永忠、李定国、李来亨这几位秦兵出身的大将,因为战功卓著,获得了百顷良田,也就是一万亩土地。这个赏赐当然极重,但朱由检认为他们完全当得起。
第二,赏赐的田地全都出自皇庄,再说白了就是没收的藩田。朱常洵在河南有藩田五万余顷,也就是五百多万亩土地,而获赏将士一共不到十万人,把福王的藩地填进去就差不多够了。何况此前朱由检还将蜀王朱至澍废黜,顺带把蜀王这一系给断了。蜀王的藩田自然也划归皇室所有,虽然及不上朱常洵多,至少也有一两万顷。
这些土地都直接归皇室所有,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朝臣也无权置喙。当然,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说朱由检完全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与社稷倾颓、江山易主相比,朱由检宁愿主动来个“均田地”。获得了土地的将士,自然会对朝廷更加忠心耿耿,因为他们保卫朝廷,就等于是保卫自己的家园。
第三,朱由检用土地赏赐取代了爵位和荫袭赏赐。按照过去的规矩,立了军功,大者可以封爵,小者亦可袭官。但是朱由检对这种制度极为反感,因为这种制度无疑使功臣的后代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可以不劳而获。除了本身就是朝廷极大的财政负担外,还会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明末军队战斗力低下,与此就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朱由检也不能贸然废除爵位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已经沿袭了上千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所以他先从小范围做起,在未出京之前,他就召集解胜、郝永忠、李定国、李来亨四员大将,明确地告诉他们,即使他们战功再大,也只有赏赐,而不会封爵,后代也不能荫袭官职。
怕他们几人转不过这个弯来,朱由检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举了很多后人袭爵、袭官后不争气,导致家破人亡、香火中断的例子,最后诚恳地道:“大明武官成千上万,但朕最能倚重的就是你们几个,因为你们的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如果朕重用那些袭爵袭官的无能将领,你们服不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重征天下 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赐田赏军,网址:http://www.77gp.net/1/1598/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