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章 唇枪舌剑(1/4)

作品:《最漫长的五年

宣城以南的数十里远的辰溪火车站,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列列火车把军火物资运进车站,随后被转运至宣城日军前线。【百度搜索“疯狂看”获取更多章节】一车车宣城前线下来的日军阵亡、伤病人员被运向了日军已经作为了作战后方基地的。刚刚停下的打了五天激战的宣城攻城战的日酋国崎登少将的四万多部队,正休息整补、厉兵秣马,准备随后发起的对宣城的更猛烈的进攻。

这就是小鬼子在华中作战的方便之处,充分利用了这一带地区在中国难得的铁路、公路、航运都便捷的交通条件,迅速就为弹尽粮绝的日军攻击宣城的数万人马重新打足了气。

而在宣城坚守的周大少团则要惨多了:哪怕就是自己的弹药粮秣补给,也要先从重庆组织水运到武汉,再由武汉水运到芜湖港,然后由芜湖港陆运到宣城,距离达近四千多里了,时间达十天、半个月。还要时时刻刻防着小鬼子的飞机袭扰。

当然由军委会就近补给则要方便快捷多了,但咱周大少团的队伍不是还顶着“叛军”的帽子嘛,其实就是没有这顶帽子好像弹药粮秣的补给也没有这些川军杂牌的份,更不要说现在周大少团的队伍已经是几只部队混编的“杂牌中的杂牌”了

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他娃之前截抢了陈诚的第15集团军的一大批军火弹药,可以说才结束的五天高强度的激烈战斗早就只有肉搏上阵了,不用林雪儿来宣城逼他娃,他娃都只有上阵跟小鬼子拼刺刀了。

但此时的周大少团在洛河、汉英、乔治等几个英美战地记者面前,却丝毫没有一丝的苦涩之色。说实在话,几个西方的曾经在不少战场上采访过中队的很庞大却又非常脆弱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众多中高级将领之中,周大少团既不魁梧神勇,也不骄横跋扈。可以说与一般的中国南方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有瘦削的脸上那一对灵活转动的大眼珠子,透出智慧和活力,言谈举止中充满了一股子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更使众位见多识广的战地记者难以忘记的是,这个年轻人的面孔上始终洋溢着的坚毅、镇定和自信,是这些西方列强的战地记者都很熟悉的一种强者才有的神情。周大少团,是一个与国民政府那些老气横秋的一大帮子中高级将领完完全全不一样的一个中队将领,说起来,这些战地记者觉得他更像西方列强的军队中充满了建功立业思想的激情四溢的年轻军官们,这些都使众位战地记者对周大少团颇有好感。

是啊,这么些年来,咱中国虽然一直不乏战争(从满清末年到全面抗战的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漫长的五年 最新章节265章 唇枪舌剑,网址:http://www.77gp.net/152/15281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