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情,欲说已忘人(1/4)
作品:《天马行空四部曲》「意境」一种超脱凡夫俗子的味道与感觉,与境界有点类似,你有就是有,你没有就是没有,而意境与境界都不是物质可以左右的,她是心灵层次的,或许也是贴近思想领域。
网人流传说:意境作為中国传统论和美的核心范畴,在传统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追根溯源,从周易、道家、儒家,到后来又受到佛家的影响,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意境有许多的代名词,如:境、境界、意境等不同的说法。
所谓的「意」,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在创作中的流露;所谓的「境」,就是「意」的流露所达到的境界。
「意境」使博大精深的传统化理念,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和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使人们从作品中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整个人生、歷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传统人把「道」作為理想追求的最高之境,追求美好和永恆,讲求理性、道德规范的自觉状态,是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往往能使作品產生韵味无穷的美境界。
因此「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云烟明海」、「暮鼓晨鐘」等种种「意象」,无一不是意境的构成要件,经过作者的提炼与昇华,无一不倾注渗透了丰富的意旨和道德内涵。
意境的主要特徵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音外之意」,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以「言志」,可以「载道」。
人艺术家们力求作品真朴自然,笔下的景物各具神韵,自有流;在人生价值上,从意的创造导向对人生价值理念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从物天然到做人的返本归真,将美提高到了更高的境界──天人合一。
以下為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境界:
以德為美。如孔子对山水比德审美观的阐释。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里人们首先从对山、水的直觉中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然而仁者何以乐山?
孔子说:「夫山者,屺然高,岌然高,则何乐焉..,出云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饗」;然而智者何以乐水?孔子说:「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在入,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马行空四部曲 最新章节此中有真情,欲说已忘人,网址:http://www.77gp.net/2/25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