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武经七书(1/3)

作品:《天马行空四部曲

此外,考古家亦发现秦始皇陵周围地下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规模大到难以想像。秦始皇陵考古队队段清波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穿三泉」中,「三」其实是个概数,其实应该是指在施工过程期间遇到水淹,所以才修建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墓室不遭水浸。

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条或两条,但考古家发现,秦始皇陵只有东、西两条墓道,这出乎考古家的意料之外。

除此以外,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体积庞大,堪称国内之最,但封土从何而来则尚无定论。儘管有献记载指封土堆「取土鱼池」,但秦陵考古队队段清波质疑这个说法,指封土堆的土壤样本含杂大量沙石,但取自鱼池裡的土却是纯净的黄土,且粘性甚强,极少含有沙石,而且认為秦陵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且落差很大,从山下的鱼池取土显然要费力的多。因此,取土於鱼池一说值得商榷。

另有专家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復土驪山」的说法,指封土堆其实是从墓穴中挖来,但经秦陵陵区高光谱遥感探测,在秦陵南部的驪山脚下发现了一处南北走向串珠状的巨型凹陷。

经实地勘查。这个深达30米的巨型凹陷有明显人工挖掘的跡象,而凹陷的土质也与封土相同,这也是对封土堆由来的新推断。

另一方面,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指,秦始皇地宫内水银含量的确存在异常,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正好与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若查明属实,正好说明秦朝时期已经有对中国地理作出调查和研究,可说是新的歷史发现。

目前中国政府并没有对秦始皇陵动土发掘的计划,主要考虑到著手发掘后。极有可能出土庞大数量的歷史物。而在尚未完全确立妥善的保存方法下,实在不宜发掘。

兵马俑是在1974年3月29日被陕西省临潼县村民杨志发、杨彦信、杨泉义等人发现,当时考古家一致认為此遗跡规不会太大,但很快发现兵马俑的规模比想像中要大得多。

专家推测兵马俑遗址呈方形状。东西二百三十米。南北六十二米。约埋藏七千多座与实物等身的兵马俑。不过超乎预期的发掘成果,却引来保存兵马俑物方面的困难。

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得悉发现兵马俑坑的消息,即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马行空四部曲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武经七书,网址:http://www.77gp.net/2/255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