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5)

作品:《一瓯春

院子都不肯分给她,梅姨娘在她房里伺候了三年,有了伦哥儿才派到榴花院去的。太太自认为拿得住梅姨娘,梅姨娘心里未必服气她。眼下是家里太平,梅姨娘诸事不问,倘或哪一天起了头,或是带累了两位哥儿,梅姨娘只怕也不是软弱可欺的。”

抱弦是有心说,清圆是有心听,各自都有成算,各自都心照不宣。

这时候春台回来了,进了门匆匆道:“我和月荃打听了一回,老爷来时她在老太太跟前伺候,据说上京下了一道诏命,老爷的剑南道节度使一职暂留,另封了个幽州刺史,命老爷即刻上任。”

清圆坐在那里怔怔的,她对官场上的事不了解,但早年陈家祖父任过秘书郎,她多少也从他那里听说过一些。

刺史是从五品的官,相较从二品节度使,直降三等,那是怎样的一种颓势,官场上人最明白。一方大吏,要调任必须有名目,于是刺史就成了专供武将迁转的虚衔。老爷留着节度使的衔儿,却要上幽州任刺史,这对于谢家来说,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大难了。

“老太太怎么说?”

春台道:“老太太半天没说话,隔了好一会儿才问,朝廷可是起了监管谢家的念头。”

清圆急道:“那老爷又是怎么回答的?”

春台说:“老爷给老太太磕了头,老太太把跟前人都打发出去了。月鉴和月荃在门前侍立,隐约听见了几句,老爷说圣人原是要解他的兵权,将人押解京城的,后来经不住京中几位将军的哀求,才重下了调令。老爷善战,吐蕃人中早有威名,只要老爷答应出征,朝中禁令还是有望解除的。”

清圆听了这番话,心里稍稍宽怀了些,到底官场上的事她不懂,既然有转圜,就说明事情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老爷当夜就动身了,从横塘到上京,路程不及到剑南道的一半,快马估摸五六日便能抵达。第二日晨昏定省是雷打不动的,大家照例进荟芳园,照例给老太太请晨安,只是今日和往日有些不同,东西二府的老爷太太们问过了安,并未退出上房,及到清圆这辈进去,室内已经站得满满当当了。

老太太训话,也像皇帝颁布诏书,自有一套平衡朝堂的气度。她并未把老爷解职一事描绘得太严重,譬如很坏叫“不怎么好”,倚着引枕慢悠悠说:“咱们谢氏,原是从幽州发家的,太爷那辈任升州牧,咱们才搬到横塘来。这些年幽州的老宅子虽有人打理,但长久不住,便没了人气。”将视线调向那些出生在横塘的孩子们,“你们呐,从未见过咱们幽州的老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瓯春 最新章节第22章,网址:https://www.77gp.net/202/2023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