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3/5)

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已取消,但仍保留了操作员进出的舱门,表明该雷达的操作并未移到舰体的。舰桥顶部可能有一光电火控仪基座,估计包括有激光测距仪、电视跟踪及微光夜视仪,用于在严重电子干扰下为防空系统指示目标。

舰空导弹

海红旗-7防空导弹,英文代号hh-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an)目前的制式点防空导弹。广泛装备在人民海军的非专职防空水面舰艇上,作为舰艇自身的点防空之用。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即从法国引进刚服役不久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1988年中国仿制该系统成功,定名为hh-7。中国版“海响尾蛇”——hh-7的技术不亚于法国原装产品,名声也一样远扬。目前在我国的部分主战舰艇包括“旅海”级驱逐舰上装备的8联装舰空导弹系统就是hh-7防空导弹系统。

海红旗-7防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最大射程13km,最小射程7oom,最大作战高度6ooom,最小作战高度5m,具有反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能力,最大过载35g,反应时间6.5s,单毁伤概率8o%。

事实上,海红旗-7并不具备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不能提供舰队级的防空,仅仅是一种点防空装置。人民海军在很多型号的舰艇上装备海红旗-7也属无奈之举。这种尴尬的情况在9o年代末引进了随“现代级”一起带来的sa-n-7之后有所改善。在国产海红旗-9(hh-9)和海红旗-16(hh-16)服役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而且在o53h3导弹护卫舰以后,海红旗-7也被技术水平更高的海红旗-1o取代。

副炮

4门新型双联37毫米火炮分别装在舰桥和机库两侧,该火炮最早是在“旅大”级驱逐舰“湛江”号(舷号165)和“珠海”号(舷号166)上出现的,但火控雷达不一样。开始普遍认为这种火炮是意大利“布雷达”4o毫米射炮的中国翻版,但紧近的一张照片表明,o53h3导弹护卫舰上的这种新火炮采用的是水冷式炮管,外观上可以看到炮管外缠绕的冷却软水管,而“布雷达”4o毫米炮没有这样的结构。另外,炮塔形状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肯定这种火炮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产品,考虑到中国与“布雷达”公司的良好关系,在研制过程中得到後者的一些技术援助是正常的。这4门火炮都由设置于机库顶部的341“赖普兰普”火控雷达控制。

反舰导弹

在主烟囱前后分别设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最新章节穿越舰队简介一053H3导弹护卫舰,网址:http://www.77gp.net/21/21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