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扶植工商(1/2)

作品:《扬帆大明

约莫过了半月,朱显波带着庞清广和刘策对邢强进行考核之前朱显波说要把邢强塞到户部,这两个头一听说刺杀大皇子的主,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好说歹说两人才答应考核之后再定三个考官一个考生,还好邢强是大毕业见过太多的考试

“开始,邢强,这两位一个是户部尚书庞大人,一位是侍郎刘大人,刘大人还兼管着银行系统今天就监管和扶植工商业对你进行个先期考核两位大人,开始”

庞清广毫不客气:“邢强,你打算如何对工商业进行监管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大,但在明朝,就得来点实在的,好在这还难不倒邢强只见他理理衣裳说道“监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受到朝廷监督,打个比方,某位景德镇大户的瓷窑一年能烧制一万件瓷器,可上报给官府的产量却只有五千件,这就是弄虚作假,对于这样的黑心商人,官府会坚决予以打击”

“还有呢?”刘策追问道

邢强:“还有就是产品销往海外必须通过海关检查,打个比方某位浙江茶商偷偷与外商接洽,私自用小船把茶叶偷运到海上贩给西夷商人,这就是违法,一旦被官府查获,茶叶全部没收,茶商也将被取缔经营资格”

朱显波看邢强进入了状态,接着问道:“那么税收呢?”

邢强说道:“税收分两种,一种源头税,所谓源头税就是从生产源头征税,比如瓷窑,年产一万件就征一万件的税,年产五千件就征五千件的税,比如丝绸,年产二十万匹就征收二十万匹的税,征完税,商户生产的产品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从源头征税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也便于监督能想到这一点,说明邢强还有点料,朱显波、庞清广和刘策对邢强的知识面还是比较满意的

“比如盐运业,官府只需要控制最源头的盐场,生产多少盐就征多少税,其余的流通环节一律放开,盐监撤消,税卡撤销,各省各府的盐运司衙门也全部撤销,最大限度提高食盐贸易的自由度

至于税收则由成立的税务司统一征税,考虑到后世国税、地税之争,各省各府的税务司由户部商业司直管,所征税款一律上缴国库,地方官府一两银子也不准截留,至于地方官府运作所需的银子则由朝廷统一拨付”

“哦,那征完源头税之后,盐监衙门和盐运司衙门还抽税吗?”庞清广继续追问

“不抽了”邢强道,“的税务司衙门设立之后,盐监衙门和盐运司衙门将一并撤除,还有各府私设的关卡也一律撤销总之一句话,征完源头税之后,他们在大明国境之内的贸易活动将不再受任何限制,也不用再缴纳任何税项”

三位考官闻言尽皆目露兴奋之色,要是内监、官监和官卡一并撤除,这对商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促进商贸肯定没问题了

不过邢强接着又说道:“但是他们不得哄抬物价户部商业司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行业地商品定一个基准价最终地销售价格不能过基准价五成不过考虑到运费地因素不同商品在不同省份地基准价也会相应做出调整”这不是就发改委和物价局吗?庞清广和刘策不知道,朱显波还是清楚的

刘策接着问道:“要是地方官府私设关卡怎么办?”

邢强看了看三位考官道:“好办商人可以向各省总督或者直接向户部工商司告状总督衙门或者工商司将严惩违规地地方官员”

“还有一种税收呢?”

邢强道:“另外一种税叫关税如果各位商户地货物只在大明国境以内流通是不需要缴纳关税地只有他们地商品销往国外时才需要缴纳关税源头税抽两成而关税则是附加两倍”

刘策道:“你能否解释一下”

邢强看三位考官开始进入自己的频道,不禁面露微笑,继续说道:“打个比方一匹丝绸在浙直两省地基准价是六两那么源头税就是一两二钱这一两二钱是从商户地利润中直接扣除地商户不得另行提高丝绸售价以弥补自己地利润损失

关税则是附加两倍,也就是说六两售价的丝绸,需要附加十二两关税,但附加的关税将会转嫁到外商头上,一匹丝绸最终的售价就是十八两银子当然海关所得的十二两关税,一半将返还给商户”

朱显波清楚十七世纪是个强权世纪,贸易保护主义司空见惯,百分之两百的关税税率根本不算什么,何况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对于当时地西方世界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就算征收十倍的关税也照样有市场

痛宰西洋商人,朱显波绝不会有半点犹豫,另一方面能保护朝廷的商贸队的利益避免中小商人低价外贸冲击市场价格

至于邢强提出决定把关税地一半返还给国内商户,却有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贸易补贴为的是将来的海外扩张

按照邢强这套政策,朱显波可以大胆假设在不远的将来大明朝将由商人或者说是资本家掌握国家机器,只有海外贸易有利可图,这些资本家才会推动国家机器向外扩张,利用巨舰大炮敲开一个又一个国家的贸易壁垒,把大明出产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倾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帆大明 最新章节第251章 扶植工商,网址:http://www.77gp.net/217/21751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