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长安(1/2)

作品:《大唐烈

(这两天实在很忙,这边出差又没有网络,很多地图资料没有,不好写,实在对不住了,过两天就会正常,实在对不起拜谢各位)

经过了八十天的旅程,李佐国的队伍已经离安只有十里不到了,经过了上次凉州比武之后,看到了李佐国威的唐军又将自己看到的说给同袍听,之后所有的疏勒唐军对李佐国这个不但勇猛无敌而且在自己手下被打伤之后立即将打伤人的贺钧击成同样的伤势,连太子在座也一样,这样爱护自己手下将兵的作为很是让这些军人感动,他们士气高昂,在以后的路上令行禁止

这一路的行程虽然辛苦,但是终于走到了终点,所有的兵将心里有轻松了,很多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来过安,这个大唐的首都,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化的中心

离安二十里就有一个卫城了,这里驻扎着拱卫安的四军一共八万人的其中两万人,外来的军队没有特别准许是不能进入安的,李佐国在这里留下了手里的三千军队,带上了剩下的一千人护送段天和等一行人望安出发,留下的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因为李家在安有产业,李虎过来在安的西市边上买了两个府邸,打通之后建起了一个巨大的李府,里面足够容纳这次跟随李佐国过去的一千人,剩下的三千人采用轮换的方式都可以到安游玩

远远的看见在安城西面的金光门有十几个官员正在等待迎接段天和一行人,段天和在路上就跟李佐国说清楚了,因为这次李佐国押解战利品连带各国质子一起前来,所以牵扯到的部门有几个,首先是李佐国为宣威将军,代父进安叩见皇帝,出面的应该是兵部,然后牵扯到质子要见皇上就要教导面见礼仪一事,这里是鸿胪寺的事情,然后就是海量的财富有两个部门前来,一个是户部一个是内宫派来的宦官,这是一个公一个私,就是帮助公家和皇帝一起看住这笔财富,等待商议之后再决定归属

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这站在路边的十几个官员就是这几个部门分别派来的人了,段天和下车之后和他们交谈几句就将李佐国介绍给他们,李佐国就将人和物一一交接,人交给鸿胪寺,物交给户部和内宫的来人,一百多辆大车的财物交割了之后李佐国得到了一个收条,李佐国安排李护等将护送人和物到指定的位置之后吩咐他们自己回到李府

兵部的人只是来通知李佐国一声明日要到兵部去报到,就转身走了,兵部来的只是一个书吏,李佐国这样的外来将军是要在兵部备案,李佐国的品级不高,派个书吏过来也足够了,在安很多勋贵子弟都有世袭的爵位和官位,李佐国一个四品的武官在安不说是多如牛毛也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了

段天和马上带着李佐国前往李林甫的中书省,李林甫时任中书令,正是权力顶峰之时,不过李佐国却知道李林甫已经活不过今年了,史书记载李林甫死于753年,正是今年,李佐国也不过是利用李林甫能够让自己的父亲李嗣业能够登上节度使的宝座而已,西域安西四镇是四战之地,没有中枢的支持是很难对抗西域所有胡国的,何况还有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大食一个是吐蕃

走进金光门就是安的西大街,充满盛唐格的建筑列于道路两边,地上铺的是青石板,道路笔直,一眼可以看出很远,显得城市规划十分的好,安总共有十二道城门,设十二城卫所,每所八百士兵,又设左右金吾卫,每卫两千金吾卫,共计一万五千人为安的基本防御力量,加上八万安守军,构成了整个安的防卫力量

金光门是西面的主门,城门高达三丈三尺,就是十米的高度,城墙高达十五米,城墙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厚一丈,每层依次减两尺,中间是能够并排行走三人的通道,城墙上面靠近墙顶有无数个方形开口,这是可以倾倒金汁的孔洞,每隔三个城垛设有一个巨大木架,摆成斜坡的形象,这是放滚木擂石的将军架,整个安可谓固若金汤

李佐国进城时看见这雄伟的城防,要是真正要死守安只要用八万人,哪怕五十万人要攻下都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雄城之下也得望城兴叹,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因为皇帝的出逃,安不战而陷落,遭受了安禄山大军的蹂躏,安富户几乎被一抢而空,安禄山在撤出安时下令洗城劫掠,给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此时安正是下午,街道上人潮涌涌,从汉代就有正道只说,也就是城市特别是京城的主干道的中间是不许平民百姓行走的,只有官员能够行走,进城的时候段天和已经换上了马匹,此时和李佐国并肩骑行,一边和李佐国介绍左右两边的有名建筑,一边吩咐李佐国等下见到李林甫要注重礼节

李佐国一边点头答应一边注意看着他们走过的街道,这就是大唐安,前世听过无数次,曾有书写到来到安的商队和外国使团日夜不息,早期的唐朝安在晚上是要进行宵禁的,现在唐朝正当盛世,晚上的宵禁已经取消了十二年了,安可以说是一个不夜城

一行人缓缓行至西大街的终点,那里是朱雀门,从这里进去就是大唐的中枢了,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烈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长安,网址:http://www.77gp.net/217/2175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