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试帖诗(1/3)

作品:《小学教师在大明

先说这“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也是一种形式古板、要求严格、不能随意抒发情感而只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题。它是五言的,共十六句,首尾各两句可以不用对偶,其余各联必须对偶,限定以某字为韵,在题目旁须注明“得某字”韵。诗的结构大致和八股文相同,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首联和次联,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题字太多不能全点,也要把要紧的字眼点出。结尾要颂圣——赞扬皇帝、歌颂时政、或粉饰太平等。

这道试帖诗的题目为“其人如玉”,此题出的巧妙,倒是一个陷阱。我们常见到的是说美人如玉,佳人如玉,这样的话题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估计很多考生会根据这一点靠着诗经的蒹葭等篇章来入手写诗,殊不知若果真这么写那是大大的跑题了,因为堂堂正正、极为严肃的院试大考怎么会让你去写什么美人!

试帖诗是应制之作,必须庄重典雅,不能用不庄不吉的字句,张籍曾听书院讲郎说,隆庆年间福州一位举人,只因诗中有一句“一鞭残照里”,主考官说他语用《西厢记》,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又如湖南一位秀才,因诗中有“平远山如画,温柔月恋乡”一句,主考官也认为不庄不雅,没被录取。可见写个“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念慈念慈,辗转反侧”这样的句子是不行的了。

“其人如玉”,除了美人如玉,还有一句是“君子如玉”,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才是正确的立意,才是这道题目的正确打开方式。温润君子,其人如玉,这样的论述后世曾有不少精妙的语句,正好可以拿来一用。张籍提起毛笔写道:

“空谷高人往,风流想见之。每当吟宛在,辄欲赋温其。缅彼千金宝,萧然一褐披。谁家生玉树,之子是琼枝。洁白平生许,雕锼几度施。蒹霞空见倚,琬琰最堪思。好识连城璧,休言无当卮。凭看裴叔则,朗朗照人时。”

此诗题目为《赋得其人如玉》得其字。这首诗借鉴了清朝纪晓岚的作品,语句中化用经史,写出了名士君子高贵如玉的品质,和清俊脱俗的丰彩。尾联中裴叔则指的是西晋河东人裴楷,容仪俊秀,时称为其为“玉人”;日月朗朗照人,日月合为明字,故亦有借古颂今之意。

通看全诗,无论文体结构还是,立意立论都是上上之选,比张籍第一次在县试中做的诗好了不知凡几。再次默读一遍这首试帖诗,张籍心下不禁有些小得意。

将最后一题写到了草稿纸上,至此院试第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学教师在大明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章 试帖诗,网址:https://www.77gp.net/235/23539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