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张氏社学(1/4)

作品:《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二天,院内鸡叫三遍,天还只是微蒙蒙亮,夏日的清晨略有些凉爽。

张籍接过母亲递来的中午吃食以及给张老夫子带的腊肉和饼子走上了去社学的路。

周围十里八村只有仓上村有社学,相邻几个村子的童子有志于读书的受蒙学都到这里来,加上张籍学生共有九人,九个人家里三人是仓上村张大户家的子弟,分别叫做孙子张义先,外甥张义文、侄子张义武,一人是仓上村外来户胡屠户家三儿子胡升,别村的是来自洼里村大户林家的林嗣,闫庄地主闫家的闫先,还有来自距仓上村十几里开外范庄和大刘庄的农家子范缜,刘询。这也是近几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好了,条件差不多的农家才舍得供一个读书人出来,往年只有大户家里才有子弟入学。

按说大明洪武年间规定每五十户就要设立一个社学,规定社学官办,塾师由县令选派,开支各府州县公费,但是该法行至万历年间,各府县衙门皆以 ,奢靡之风渐盛,在县城内的社学书院尚可勉强够用,至于所辖村庄的社学就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农村的公办社学大多荒废,乡村私学已大于官学,仓上张氏社学便是一所私立社学。

张氏社学的主要由仓上村张氏族长也就是张大户家承办,每年都出资修缮屋舍,捐些钱物吃食。

塾师张老夫子是个老秀才,和村里人都沾亲带故的,今年大约五十,在这平均年龄不到四十的明朝已是高寿了,印象中夫子也是显老的,妻子和一个儿子都因大病死去,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便被村里请为童子启蒙,在社学里讨生活,平时教学勤勤恳恳,颇受村里人尊敬,只是在教学上按部就班,过于迂腐,没多大建树。

正想着,不一会儿便到了社学跟前。

社学紧挨着张氏宗祠,占地大约八分,是个两进的院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读书上仓上村可是下过功夫的。

走进大门,社学屋舍是个典型的坐北朝南格局。有个小院,院内两侧搭着架子种着些瓜果蔬菜。

再往里去,正中央就是讲堂,成两列摆放着二十几张桌子,已有蒙童在内温书了。

左右各有一个小屋,其中左边一间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画像,左右各有一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端的是大气无比。

右边一间是塾师张老夫子的居所。

再往后还有一进院子,北面是号舍,有远路童子可以在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学教师在大明 最新章节第三章 张氏社学,网址:https://www.77gp.net/235/235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