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初至翰林院(1/3)

作品:《小学教师在大明

千里之外临清州的庆贺还在持续,这天一早,身处京城的张籍已经和郑泰李成两位好友动身前往各自衙门实习。

马车进入正阳门向北到了大明门前调转马头向东行驶不远,再往北一转,这边就是各部衙门的所在地了,马车先到的是吏部,郑泰和李成与此下车领取身份标识,登记官碟履历。

这吏部果然不愧是国朝最有实力的衙门,这才大清早,就排了长长的队伍,其中不仅有新科进士还有等候补缺的举人监生,署职、或是更换印信的外低官员,看这拐着弯的队伍都排到了北边的宗人府和南边的户部,这规模怕不是有五六百人之多。

李成和郑泰两人苦笑一声,和张籍道别后排到了队末。

而张籍就好得多,从吏部这个十字路口,在向东走不远,过了銮驾库街口,便是翰林院了,这边衙门前安静整洁,几株茂盛的大树从衙门外墙伸出树冠,好一处翰林清贵之地。

明朝是翰林院的最鼎盛时期,别看这里只不过是个五品衙门,可翰林院是人人都不敢小觑的。

其一是因为大明官场有一个铁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是入内阁的必经之路,纵观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所有的三鼎甲,最后入阁为相几乎达到四成之多。故而翰林被称为储相,翰林院亦被称作储相之所。

原因之二是翰林院负责制诰、史册、文翰等事务,负责考义制度、修正文书工作,这还罢了,最关键的是翰林院乃皇帝的顾问机构,可以经常在皇上面前出现,刷存在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储存政治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左右朝政,也可干预官吏的废黜和高升,所以特受尊崇。

就拿上朝来说,翰林院的最高领导翰林学士只是五品官,可是在上朝的时候,却可以站在四品官的前面。

原因之三便是翰林学士经常被召入内廷给内书堂的太监讲课,于内监有师徒之分,今后朝堂办事也方便,这算是一个不摆在台面上的优势。

却说张籍在翰林院门前下了马车,驻足片刻,便有一小吏前来相迎。

这年月衙门前的小吏个个都是人精,看衣服识人的本事就如同后世政府大院门卫和交警们识别车牌的功夫一般精深,此刻见到张籍头戴乌纱帽,一身崭新金绣青色官袍,胸前鶒xichi纹绣,腰系素银带,左边还配着牙牌,这一身行头,再加上是个生面孔,联想到最近的殿试发榜,心中已是猜出了张籍的身份。

“这位可是今科探花郎张大人。”那小吏笑容满面的走到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学教师在大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零一章 初至翰林院,网址:https://www.77gp.net/235/23539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