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书院第一课(下)(1/3)

作品:《小学教师在大明

张籍手中的《中庸》和《中庸章句》并不是新书,页脚页边虽有磨损但是没有一页褶皱,看得出来他的前几任主人都是爱书之人,触摸着发黄的纸张,闻着淡淡的墨香,读着发人深省的经典,好似在和与前辈学子交流,仿佛在聆听先贤至圣垂训。

片刻后,讲堂中的一阵戒尺敲击案几的声音将张籍从书海中惊起,抬头看向前方,原来是徐讲郎宣布开始上课了。

徐讲郎先是复习了上堂课讲的内容,之后开讲的新课内容是中庸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此一句意为孔子有言,有人刻意用隐僻的歪理,哗众取丑,做些怪异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记述他,为他著文立传,但是孔子是绝对不会去做的。譬如鸡鸣狗盗之辈,纵然太史公作《史记》以述之,但终不过小人之行,君子不为也……”《中庸》的每一章节都很短,略略几句话能延伸出深刻的道理,徐讲郎声音洪亮,旁征博引,一句经义,一句解读,用后世或当世事例作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学子们理解起来毫不费力,皆是听得如痴如醉。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孔子有言,有道君子能够遵循中庸之道,但是有的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而孔子自己是绝对不会放弃停止的。此句表现了孔子恪守中庸之道的决心和毅力,以先圣之为效法吾辈今朝之行,吾辈向学当锲而不舍,吾辈修身当持之以恒。”

听到徐讲郎的精妙的解读,张籍心下暗赞一个好字。徐讲郎讲学显然与其他照本宣科的塾师不同,刚刚的这些解读在朱子四书章句中是没有的,应当是徐讲郎自身研读经典时的心得。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此句是收集圣人言行的编录者感叹,真正德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之道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徐讲郎说完这句,手持书本负于身后又道:“读书一道,近在于修身,远谋于治平,谦谦君子之行宣教圣人之语,惟言惟行,且谨且慎。”讲书之时不忘对学生诫勉,此寓德于教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在众多学子心中留下了为民养德的观念,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如果把科举比作七十年代的高考,那么乡村社学就是后世普通乡村小学,清渊书院就是含有初中部的重点初高中,以此类比社学塾师相当于普通教师,清渊书院的徐讲郎相当于省级名师,其两者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水平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张籍是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学教师在大明 最新章节第五十八章 书院第一课(下),网址:https://www.77gp.net/235/2353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