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巧合(2/3)
作品:《在希望的汉末》能错过,是以话音落时,司马懿的脑门已经与渡口重重地接触。
“伯达…”忙是扶住准备再叩的司马懿,贾诩抿着嘴唇道:“他被董卓下狱?”
“回禀先生,是的。”见贾诩并未拒绝,司马懿不顾额头上的血与泥,飞快地将仆役汇报的详情和盘托出:“相国抵达长安,就令司隶校尉刘嚣查察官员、百姓中,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进而将其处死并抄没财产。
最初几日,司隶校尉接到状告,还会先行收集证据,再行定案。但之后据称是因其受到责罚,是以开始直接定罪。这之后,朝野许多人开始相互诬告,含冤而死的人达数千人。
家兄见官民百姓,皆因此事惶恐不安。便去见相国,试图陈述事实,劝说相国收回成命。相国未曾回答,却不料家兄回到家,就被司隶校尉府以为子不孝、为臣不忠逮捕。
好在相国的亲信司徒王允,因旧日之情谊伸出援手,才让家兄暂时免于一死。”
听完司马懿的一番叙述,贾诩陷入短暂的沉默。事实上,如果是其他任何人出现相同的状况,他或许都不愿意去往关中,不愿意出现在董卓面前。
只是司马朗不一样,且不说同窗之谊,以及那份虽然因时间流逝而淡薄,却仍旧存在的友情。就说当初没有司马氏的援手,他完全没有机会遇见他的光,就足以让贾诩不能置之不理。
何苦,如果对司马朗遇难都视而不见,只怕她听说之后,也会瞧不起自己吧。
想到这里,贾诩露出浅浅的笑容说:“仲达请安心,我会尽力而为。”说着,他像是想起什么,追问道:“温县司马氏与毋极甄氏素来相熟,不知仲达近来可曾听闻毋极甄氏的消息?什么样的都可以。”
司马朗一事,贾诩势必需要先前往关中一趟,自然短时间内无法前往毋极。因而贾诩想要从司马懿口中,获悉些许她的近况,好让浮躁的心稍稍安定。
只是贾诩如何都不曾料到,司马懿口中说出的答案,会是这般令他感到苦涩。
“毋极甄氏…”司马懿沉吟片刻,挠挠后脖颈怯生生地说:“毋极甄氏已经传出消息,将与袁氏联姻。据说是甄氏的长女要嫁给袁绍的长子袁谭。”
贾诩与甄琰的故事,司马懿无从得知,但光凭贾诩这般突兀地问及毋极甄氏,他就意识到贾诩与甄氏有着瓜葛。是以当如实回答完毕,心中不免打鼓的司马懿,偷偷用余光确认贾诩的神情。
司马懿非常害怕,因为甄氏的意外,让营救兄长之事出现意外。当然,他也不敢欺骗搪塞,因为司马懿始终坚信,只要是谎言就会被拆穿。
等到司马懿从贾诩的脸上,看到的是瞬息的凝滞,他的心中不由暗叫一声不好。但少焉,他眼神复杂地向船舱方向望上一眼,眼眸中透着些许的不值。
在听到司马懿的答案,听到甄琰将与袁谭成婚时,贾诩的脑海只剩下一片的空白。他愿意相信甄琰,相信这些不会是她的选择,因而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毋极救出她。
至于什么司马朗的生死,又与他何干?全然都是狗屁!
只是冲冠之怒尚未点燃,理智已经不断反复低语:这样是错误的。
甄琰要嫁的是袁谭,是袁绍的长子。袁绍身为盟主,大有一统九州的机会。如果他猝然而去,当真带走甄琰离开,天大地大,他与甄琰又能跑去何处?
或许浪迹天涯,或许投奔其他诸侯。但失去脸面的袁绍,势必报复甄氏,届时甄琰又将背负多少良心的谴责?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她还能快乐吗?
从空白,到混沌。思来想去,某刻眼眸再度停留在玉带钩上,贾诩鬼使神差地对司马懿道:“仲达,伯达的事情我会尽力而为,但你也需要替我办一件事情。”
贾诩的声音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多了犹豫:“仲达,我想你亲自去一趟毋极甄氏,替我带一句话给甄氏的大小姐……就说贾诩心中已经另有其他人,叫她不必在等。”
“先生…”司马懿看着仰头望天的贾诩,不知该如何回答,最终只能重重地点头。
一刻之后,贾诩黯然离开,而司马懿也回到船上。他看着离开船舱静静望着贾诩远去背影的柏鸢,小声说道:“文和先生没有问及你的事情,一点都没有。”
“嗯。”柏鸢只是轻轻地点头,她既没有替他解释,也没有其他的回答。司马懿与贾诩的对话,留在船上的她其实全都听到。
“要替他传话吗?”司马懿抿着嘴唇道,他其实有些害怕听到答案:“我听姐姐的。”
“如果有情人都不能成为眷属,岂不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吗?”贾诩的身影全然消失在远方,柏鸢回顾司马懿道:“仲达,能帮帮他吗?”
“姐姐说能,自然是能。”司马懿露出暖暖的笑容,柏鸢还是他最喜爱的柏鸢姐姐。
事实上,在听到贾诩故作从容地说出那番话时,能够感同身受的司马懿的心中就已经决定,他也要尽力地帮助贾诩。
贾诩或许是因为关心则乱,但司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希望的汉末 最新章节第二百零二章 巧合,网址:http://www.77gp.net/390/39044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