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襄樊保卫战(14 )(1/2)

作品:《大宋权将

在牛富的面前,摆着绝密两个字

翻开第一页,写着几个小字:阅毕,请毁

然后写着三个大字:持久战

“持久战,持续时间较的作战,这是相对于战决而言有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持久战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战略上采用持久战的方针,通过期的作战,逐步削弱敌人,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

“战役、战斗的持久战,通常是在特定的情况和需要下进行历来兵家一般多忌旷日持久的战争,主张战决但也有的主张以持久战疲惫、消耗对方,尔后击败之持久战是大宋帝国在反对蒙古帝国侵略者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

“在军事战役中持久战的进行需要有充足的食物与坚固的防御才可保证持久战的成功如定军山黄忠与夏侯渊一战,黄忠与法正躲入山中,使夏侯渊认为自己已将黄忠围住,守在烈日下想以持久战制胜,但黄忠与法正则躲在阴凉处坐着等待夏侯渊全军疲倦最后夏侯渊的将士疲劳不堪,黄忠一举消灭夏侯渊”

这一段写得非常深奥,牛富约莫看了一个时辰,也看得不是很明白,只是感觉到很多知识,似乎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窗户,牛富耐心继续看下去

“蒙古军已经占领了出南宋外的整个亚洲大陆,但在在北方,忽必烈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他需要南方,需要数不尽的汉人,需要多的兵员,他要从海都身上抢回他应该要有的地位与尊严,所以,元朝绝对不会允许大宋议和”

“虽然以襄樊为首的沿江防线也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这些胜利相对而言却是微不足道,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大宋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

“奸臣会说:大宋会亡,最后胜利不是宋朝的忠臣却咬定口齿:大宋很快就能战胜,无需费大气力”

“在突入襄樊以前,很多大元朝的将士都认为大宋将会很快灭亡他们认为大宋的士卒不若自己,将领不如自己,骑兵不如自己,君臣相交不如元朝,然而,从蒙哥汗到忽必烈汗,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宋还是那个大宋”

“要战胜蒙古军,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士卒进行抵抗之外,还要统一指挥禁军、厢军、乡兵、义勇大宋百姓具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汉人之间有很强的凝聚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就能够使得蒙古军一天忙碌,使之疲于奔命”

“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大宋上打,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只要是有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的将士,这就是说,只要蒙古军还留在汉人的地方,就要完全被敌对的汉人所包围”

“在大宋抗战的期消耗下,大元朝的经济必然会混乱;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而大宋方面,只要我们去组织,去动员,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百姓义勇将会为自由而战争”

“事实上,经过襄樊五年来的抵抗,我们不得不承认元朝是一个强大的具有强烈侵略意思的国家,它的军力无疑是鲜有敌手,这就是元朝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大宋的不能胜,就建立在这个元朝拥有的强大军力上”

“在承认元朝军力强劲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出大元朝经济上的低能,战争打的是不单是人,还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大宋人口众多,地形复杂,经济发达,气候不同,这些都是大元朝之所以不能战决的原因”

“这看来,蒙古的军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与经济又不充足,而大宋虽然军力不强,但经济上占有优势,再加上人口众人,历史悠久,拥有强大的军事潜力”

“奸臣看到敌我强弱,从前就说‘抗元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蒙古虽强,但只是一个野蛮的国家,大宋虽弱,但却是一个仁义的国家,这些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

牛富叹了一口气,这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怪不得让自己看完之后马上毁掉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说服这个问题呢?在蒙古方面,首先,它是一个疯狂的野蛮的国度,他是一个倒退的落后的国度,这次战争只是大元朝崩溃的前夕的最后疯狂,在遥远的北方,有海都等无数的对手,虎视眈眈看着这个看起来巨大无比却面临崩溃的国家,大元朝之所以把一半兵力送到襄樊,把一半将领送到襄樊,正是为了要最终打败大宋帝国,然后夺取汉人巨大的战争潜力,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大宋而是大元朝,这是无可逃避的”

“而大宋方面呢,经过几年的襄樊相持战役,在大多数有良知的将士用命抵抗下,将会唤醒越来越多的将士和义勇,前赴后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就会等到胜利的那天到来”

“对于大宋的处和短处,夸大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拿一时一地的强弱代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是不对总之,很多人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奸臣常常抹杀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四章 襄樊保卫战(14 ),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