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1/3)

作品:《大宋权将

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

乐安高山有山谷曰布水谷,上有田有池,群山外环,内有一道溪流直通悬崖飞瀑而出,其声如雷,气势惊人,其景致十分壮观

布水谷内,又有茅屋三两间,凉亭一处凉亭两旁的柱子上挂着一幅木制的对联,写道: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

“好大的口气,旁人不由暗中惊讶”若是没有见过写此对联之人,自以为此人口气还真不,接诸葛亮隐居待时之意,表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抱负此时,虽正值夏日酷暑,但布水谷内依然清凉可爽,凉亭之中,两个儒服子,悠闲自得的品茶论道

“特立兄,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诛泅邹鲁,其利也;镰洛关闽,其贞也”

“分而言之,上古则羲皇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子思其利,孟子其贞呼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说话之人正是吴澄,年轻的子随口道来,这是他十九岁那年所作,如今看来虽是狂妄,可他自认为自己有这份狂妄的资本

道统论儒家道统说,始于唐代古家韩愈韩愈为了辟佛反老,特提出儒家圣人传道的道统此说一倡,遂为后世儒家所祖述,道统也就成了儒名流自谓得孔门心传

坐在他对面的人叫郑松,郑松年轻时应乡试中选,入无闲居不仕,专意研究经,对经亦颇有研究,这也是吴澄愿意搬到布水谷和他论道的原因之一:“韩愈的道统始于尧舜,董公所言‘道之大原出于天’,应视天为道统之原,尧舜继之”

“《周易》言元、亨、利、贞,把道统的展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期间又分元、亨、利、贞,乃幼清兄所创,幼清兄大才,某不及也”

吴澄摇了摇头,道:“此乃年轻时直言,特立兄过誉了”

“幼清以‘贞’自任,当得起诸子之列,天生豪杰之士不数也夫所谓豪杰之士,以其知之过人,度越一世而出等夷也”

“战国之时,孔子之徒党尽矣,充塞仁义若杨、墨之徒,又滔滔也而孟子生乎其时,独愿孔子,而卒得其传当斯时也,旷古一人而已,真豪杰之士哉”

“孟子没千有余年,溺于俗儒之陋习,yin于老、佛之异教,无一豪杰之士生于其问至于周、程、张、邵,一时迭出,非豪杰其孰能与斯时乎?又百年而朱子集数子之大成,则中兴之豪杰也以绍朱子之统而自任者,果有其人乎?”

这段话原本是吴澄自己所说,郑松在这里说出来,是对吴澄的赞许,吴澄年少得志,识磅礴惊人,郑松对他确实颇有敬仰之心

果然,吴澄脸色有喜,轻声说道:“澄之韶此时,惟大父家庭之训,是闻以时见知于人,未闻道也及知圣贤之,而未知能也”

“于是以豪杰自期,以进于圣贤之,而又欲推之以尧、舜,其君民而后已实用其力于斯,豁然似有所见,坦然知其易行,而力任重,因未敢自以为是,而自料所见愈于人矣”

孟子继承儒家道统并将儒扬光大,然而朱子之后尚无他人承传道统,那时不时应该由自己来继承呢?自己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吴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五岁那年,家里人从外地聘请了一位老师,专门为吴澄授课吴澄颖敏异常,即使是一千多字的篇幅,只上两三遍,就能够牢记不忘七岁时,对《论语入《孟子》以及“五经”(《诗》、、《易》、《札》、《春秋》都能全部背诵,而且还会了做诗,又能写作进士赋九岁那一年,他几次参加邻邑课试,都是名列前茅,后来又事两程,得一身本领

两人谈天说地,自然是吴澄说得多,郑松说的少,不过两人都收获匪浅

此时,高山之下,一个花甲老人,气喘吁吁,手执一支奇特的三叉拐杖,走一步歇一会,真让人心急

“程老,”身边一个年轻的后生,把一个绿色的水葫芦递过去,道:“程老,天气太热了,还请程老上轿子,可好?”

此人正是程绍开程及甫,程绍开年轻时在宝祐四年曾伏阙上书万言,指斥南宋时弊后来咸淳四年始中进士乙科,授从仕郎,差临汝教授,调宁海军节推,历礼、兵部架阁

前年辞官返乡,自创道一书院,上个月收到谢枋得等一众老友来信,邀请他到还在创办的象山大主讲,程绍开提倡合朱6两家之说,自然乐意再说谢枋得的名声远在他之上,连谢枋得都说好,他还有什么可能不说好呢?

于是回信,说自己有一弟子,虽年轻但博强记,识无人能及,现在正闲居在乐安县附近的一个山谷之中,又指出此人正是吴澄

想不到张贵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出郭平率领一个什士卒南下,并责令奎祀营的杜浒提供协助,把谢枋得也闹了一个糊涂

“此人乃真豪杰也”张贵嘱咐道:“无论如何你都要把他请过来,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过来,不过不能得罪他”

“对了,他若是不愿意前来,你把这个本子给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