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淮左名都(13)(1/4)

作品:《大宋权将

第四十七章淮左名都(13)

范友信回到扬州,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李庭芝修路

“扬州的官道在大宋来说,已是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修路?”李庭芝疑惑的看着范友信:“这劳民伤财之事,友信知道老夫是不会去做的”

“凡修路,必先征用民夫,民夫之苦,苦不堪言,友信难道不知?”

“大人,请听在下细言”范友信像是胸有成竹,拱手道:“在下到了江陵,所见之处皆用大字写道:路通财通”

“初时,在下不明白其中奥妙,见有一老者,身穿光鲜,以为是地方豪绅,走到跟前,却发现不过是一个普通老农,正在地里干活”

“这位老人家,请了”范友信拱手道

老农显然是经常见人,见了范友信到也不害怕,拱手还礼道:“这位客官请了,不知道客官有何事要问老头子”

“在下见此地道路畅通,又有大字写着所谓路通财通,这官府修路,向来是劳民伤财之事,不知此地却是为何支持官府修路”

“呵呵,这位客官是外地人,客官一路前来,可发现老头这村寨什么最多?”老头放下手中的活,颇有兴致的看着范友信,范友信虽从军旅多年,可是毕竟骨子里头还是儒生,相也是一脸和善

范友信原来就是有心之人,见老头反问自己,笑了笑,道:“在下一路前来,所见皆是枇杷树,这地方自然是枇杷树居多”

枇杷是江陵的特产,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球形、金黄色,味甜而略带酸味,每果有一至三个核,叶和果都可入制中药

枇杷是常用的中药,范友信自然清楚得很,初时他看着此地竟然有这么多枇杷树,还觉得颇为奇怪呢?

“客官好眼力”老头笑了笑,道:“咱马家寨什么也不多,就是枇杷多”

“也不怕客官笑话,几个月前,咱们马家寨还为一瓢水源大动干戈,幸亏张大人劝阻,大伙才缓下关系”

“后来张大人入主江陵,征兆民夫开始修路,大伙自然不愿意服役,然来还不到两天,服役的民夫高高兴兴回来”

“然来服役不但能吃好,每天还有一百钱,这一个月算下来就有三两银子,大伙兴致高涨起来,拼破了头要去服役”

“到了五月份,路竟然修到了马家寨,张大人亲自给老头来了书信,言马家寨之枇杷,不但可以入药,当果子吃味道也不错,在也是一条财路”

“大伙不明所以,老头吃了不少枇杷,酸不可言,哪里来得味道好?后来在江陵干得好好的一个小子回来,摘了几十斤枇杷到了江陵,当天就回来”

“然来这城里人没有吃过生的枇杷,大伙尝得鲜,都觉得味道不错,张大人一个人就买了几十斤,大伙这才发现原来平日任由烂在地里的枇杷,竟然成了城里人的美味”

“听说张大人后来还在江陵日报特地发了一遍章,专门介绍枇杷果子的效果,说能护肝护肾,养肝养胃,反正好处就多了”

“这样一来,枇杷卖得好啊,再加上这路到了门口,又有马车往返,大伙都赚了些钱,也就没有人再为那瓢水源生气了”

“所以说啊,要不是修好了这条路,这枇杷哪里能够运到江陵,若运不到江陵,谁要这果子?谁知道这果子还能吃?”

“得到了好处,大伙就积极了,别的村子也摔膀子修起了路,又有乡老代表民意,申请修路的款,张大人派人过来核实之后,只要是真实可靠,全部给钱,一分钱也不少”

“听说楚都那里的朱桔,已被商人看好,早早就下了订金”

范友信还在荆湖之时,就听说朱桔是桔子的一种,因皮呈红色,故名朱桔,其味甘甜,有核,果实丰满,个头不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桔树就在楚都江陵一带大量栽种

范友信也仅知道枇杷可以入药,却想不到还可以生吃,不过范友信相信这枇杷果子味道肯定不是很好,之所以在江陵城卖得好,恐怕就是张贵那篇介绍枇杷的章所引起,见老头洋洋得意,也不点破

“在下敢问一句,老爷子的枇杷可卖了不少钱?”范友信试探

“呵呵,”老头笑了笑,道:“也不多,江陵的枇杷买的贵啊,一斤枇杷就要三百钱,老头仅买了不到五百斤,不像吴家老头,差不多一千斤,怪让人嫉妒的”

“那也可不得了了”范友信赞叹,想到一个山村百姓随便就能赚十几两银子,恐怕这一年就无忧了,省点用肯定还有会剩余,怪不得一个老头也支持修路了

两人正说着话,不远处一个大嗓门大声吆喝:“马寨主,你家婆娘让你回去吃饭了”

马寨主应了一声,道:“我看客官远途而来,不然今晚就在老头家里留宿可好”

“这个”范友信看了看天色,自己也算是人生地不熟,能有人留宿肯定要好,只是有扰老人家清净,这又是他不愿意做的事

“走,走”老头拉了拉范友信,道:“咱现在也只有两个老头在家,就去老头家里住一宿,也好让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淮左名都(13),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