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贾似道与李庭芝不得不说的故(1/2)

作品:《大宋权将

朝廷上那些腐儒不是说我老贾只领工资不干活吗?度宗皇帝老儿嘴里不说,但估计心中也有想法?老贾最受不得的就是别人说自己怠工,反正几个鞑子头也欣赏够了,还是拿到朝廷上让那些腐儒的相公们看看,于是连忙上书,洋洋洒洒说起李庭芝功劳(李庭芝是他老贾提拔的,他李庭芝有功劳自己也少不了),当然贾似道做人还是挺讲义气的,不但认真详细说了李庭芝的功劳,顺便把范虎狠狠夸了一遍,说他养了一个好侄儿,至于张贵,贾似道虽然起了爱才之心,但鉴于朝廷上资历为重、正统为重的看法,他贾似道自然不愿意引起争吵

但还是有办法夸的,他不是在樊城出击的吗?先把吕焕、牛富表扬了一下,然后把张贵算到底下,顺便表扬了一下,搞一个朝廷承认的统领,反正朝廷已有先例,也不算例外,当初高宗南巡时(也就是逃亡),还不是靠这些奋不顾身的义勇才能偏安?

至于让范虎受制李庭芝,贾似道心里也清晰得很,若说跟蒙古人打,估计两个人都不是对手,但问题李庭芝是官,武双全,范虎是武将,打仗哪里有官上阵?若哪天这些狗日的守不住襄樊,难道还要我老贾亲自上阵不成?

这个例子可不能开啊,还是老范上,前几次都上了,也不差这一两次?

襄樊还是要救的,帝国可还不能就这样玩完啊,我老贾至少还要活上十几二十年,到时怎样再说史书,还是要看胜利者书写啊,我老贾为国操劳,总不能让那些腐儒的相公搞得遗臭万年

重要的是李庭芝虽然是官,但知兵事,真正的知兵事早在嘉熙末年便弃笔从戎来到荆州,投奔当时赫赫有名的罕帅孟珙帐下,向其献策,并请求奋身效命孟珙向来善于识别人才,见他相貌魁伟,谈吐不凡,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下就留下了他(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的)

后来蒙古人入侵四川,孟珙便任命庭芝代理施州建始县的知县小李子上任后就加强军务建设,训导百姓演练军事,选举精壮之士与官军一齐训练一年之后,建始真的百姓“皆知战守,善驱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这可都是朝廷上承认的啊,我老贾当时还亲自动笔表扬了他一番呢

到了淳祐初年小李子离任,不久就考中了进士(勤工俭的代表),再次派到盂大人帐中主管机要字;孟大人死后曾留下遗嘱推举我老贾代替,并且把小李子推荐给我可惜当年小李子为了感激孟大人当年的知遇之恩,亲自护送其灵柩安葬于兴国,而且不顾众人的挽留,当即辞官还乡,为孟珙执丧三年

后来,我老贾镇守京湖,起用小李子为制置司参议小李子这次可真是为我老贾了面子,表现极佳,受到朝廷的提拔,移镇两淮两淮为朝廷防御的重点,小李子为了加强防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在淮南增设烽火台120处这可是我老贾亲自同意的,朝廷的相公都说我老贾什么也不做,奶奶的,这都不是小李子跟我的功劳?

开庆元年,我老贾任京湖宣抚使,便留下小李子管理扬州不久,蒙军进攻四川,小李子是上奏朝廷请求但任峡州知州,以扼守蜀东江口端得是好胆量啊

后来,朝廷派李应庚为参议官,李应庚征调两路兵士修筑南城,但由于天气酷热,兵士难以忍受,很多都中暑死去蒙将李氇知道李应庚无谋,便攻占涟水三城,不久又渡过淮河夺取了南城此时,鄂州之围已解,小李子也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后来朝廷商议要选一个能镇守扬州的官员,当时理宗当着我老贾的面毫不迟疑地说道:“没有谁能比得上李庭芝”于是下旨小李子停止守丧,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小李子迅走马上任,率兵打败李嬗的军队,并且杀死其部将厉元帅,夷平了南城

小李子可真没给我老贾丢脸啊

第二年,小李子率部在乔村再次打败李嬗的军队,攻破东海、石圃等城景定三年,李嬗降宋,并且将三城的百姓迁居通州、泰州之间接着,小李子又乘胜追击,攻破了蕲县,杀死元军守将

贾似道细细回忆,或许人老了,心也软了?不过,小李子可不单单知兵事,懂民事啊

当年小李子初到扬州,这里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扬州是以盛产食盐出名的,百姓也大都依赖产盐来获利但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争,百姓根本无法安定,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

这样,扬州盐业逐渐萧条面对此种情形,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小李子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这也是我老贾同意的哦)

这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当地百姓与官兵都有了居室不久,小李子又下令开凿河道40里,沟通金沙、余庆盐场,以省车运同时,还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几条运河,减免亭户所欠的官盐200余万斤,亭户没有了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债务,因此纷纷归来,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

能人啊,可惜就是资历差了一点贾似道无不遗憾想道

起初,扬州城外有个平山堂,在上面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六十七章 贾似道与李庭芝不得不说的故,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