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三杀令(1/2)
作品:《大宋权将》鄂州大营,范天顺黑着脸站在点将台上,在他身后整齐的站着一队穿着黑衣服蒙着脸的大汉,只能从他们闪亮的刀光中看出他们的杀气
一张巨大的洁白丝绸做的横幅,用鲜红的染料写着:“临阵退缩者,杀;胆怯不进者,杀;弃械投降者,杀”
“兄弟们,”范天顺黑着脸:“朝廷待汝等如何?”
朝廷对你们怎样了?“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从二十岁到六十岁,不用担心炒鱿鱼,不用担心克扣工资,还能因为调动出战等额外得到赏赐、装钱、特支等即使朝廷最困难时期,官吏俸禄打折发放,前线将领却能得到丰厚的补贴
有宋一代,凡官拜节度使,朝廷要授予隆重而别致的旌节,“撤关坏屋,无倒节礼,以示不屈”,这可是连宰相也没法得到的礼遇
“好”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好就一个字,若要说两个字,很好,若说三个字,非常好,大宋是募兵制,以当兵为职业的不在少数,就跟现在给国家打工一样,公务员的待遇你说怎样呢?
“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此危难之际,汝等可是不孝不忠之人?子欲养而亲不待,为国尽忠如尽孝,他日国孝之日,汝等颜面何在”
弟兄们啊,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当此危难之际,难道你们都是不孝不忠之人吗?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为国尽忠就如孝顺双亲啊,当国家没有了,你们还有什么面子呢?
大宋将士,化水平非常高,平常一个守城门的老头、市场上买菜的阿婆,还有官妓里的美女,哪个不会吟诗作对?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大宋可不杀读书人
“今,襄樊危在旦夕,襄樊城破之日,或是国难之日,尔等当奋勇杀敌,报效家国”
“我,范天顺,当朝武功大夫,荆湖都统制,骁勇军候补都指挥使,在此对天立誓,”范天顺高举闪亮的大刀:“此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若不得军令临阵退缩者,杀;擂鼓进军胆怯不进者,杀;放弃兵器投降者,杀”
“杀,杀,杀”范天顺身后黑衣队,手执大刀,仰天嚎
“我身后百人队,”范天顺等黑衣队安静下来,才缓缓说道:“非我骁勇军将士,与诸位无冤无仇,若范某有临阵退缩、胆怯不前、弃械投降,与尔等同”
“来人,打开”范天顺看着点将台下的将士一脸严肃,大声喊道,身后的黑衣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上前,整齐的打开点将台上的一排排箱子,瞬间,整个校场上亮起了一阵耀眼的光芒,仿佛被铜臭味掩盖了一般
“朝廷封赏,范某先予诸位,尔等可敢取”
朝廷的封赏,我范某就先发给你们了,你们哪个敢要?
“取,取,取”校场上响起了整齐的呼声,震耳欲溃,这都是殿前禁军的好儿郎,哪个就愿意看着家破国亡?
“我范恩,第一个”说话之间,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校场中响起,在行伍之后,一个脸色沧桑但依然步伐沉稳之人大步上前
“范叔,”范天顺愣住,看着被杜浒尊称为“八爷”的范恩,鼻子有点酸
“范老头,这等好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了”排在行伍前列的一个高大的样板兵大吼一声,然后以加度冲出校场:“我杨某可不服气”
范恩是跟从范虎的老家人,从军队退役后一直留在范府,殿前禁军到达鄂州后,范虎发现防线骁勇军都是以前的老部下,于是多施舍恩惠,把骁勇军养成自己的兵,范恩就是具体的执行者,平素跟骁勇军打交道不少
说话之人是骁勇军的一个都头叫杨不及,杨不及个头特别大,平常禁军“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他却能够举一百二十斤,双手力气在骁勇军中不当二人之下,只可惜此人脾气暴躁,性格偏激,又好酒好赌,在骁勇军中混了十几年,都指挥使也换了好几个
“哈哈,有道理,有道理羊头说话就这次最中听,有这样的好事又怎么错得过我郭平呢?”
此人与杨不及为骁勇军中刺头之一,杨不及以孔武有力威武于军中,而郭平却以弓箭于军中,平常禁军能拉三石的弓已是万里挑一,而郭平却最小也是四石,最大是多少呢?
反正没有人见过
两人都是好出头之人,平常干的也是用头颅换酒的活,见范天顺重奖勇夫,哪里还会让一个小老头取得头筹
有句话怎么说来的?精锐的都是刺头,看来还有是那么一回事
“我说郭西夏,你怎么老是跟老子抢?”杨不及怒目看着郭平,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况且又是两个大老虎
郭平先祖原是西夏鹞子,马术弓箭颇为精锐,西夏灭亡之际逃亡到宋朝,虽然到了大宋后马术荒废了不少,但箭术却一直保留下来
骁勇军中西夏后人,也就只有郭平一个也
“羊头,这是什么话呢?”两人都是军中都头,郭平怎么肯服输:“哪次不是你羊头落后了?还好意思跟老子争?”
郭平这样说却是有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七十三章 三杀令,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