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路边上买来的(1/2)

作品:《定国

鱼是钓不成了,别人不知道这词的威力,经历过前世的他,却是知道这词的历害之处

这首鹊桥仙的魁力,当然不仅仅在于,第一眼的惊艳,而在于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透出来的绵劲

这词,就好像一张网,把所有读到这首词的人,一网打尽,此后就再也脱不开这张网

吸毒有瘾,品诗词,也是有瘾的特别是这种好词,如果隔一段时间,不拿出来品一品,读一读,那绝对也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他当然可以料想到这种后果

就拿他这种,前世并不是很喜欢诗词的人来说在读到这词第一遍的时候,就能把整首词,完全地记住,就足以见这词的魅力所在了

虽然,他对于这样借用古人的诗词,心里没有任何不道德的负担但对于‘大才子’啊,‘大诗人’啊,这种称号,他还是不太愿意领受

想到可能因为这所词,而引起的潮,所以他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院里,等这阵头过去了再说

写写字儿,画个画儿,再读几本好书,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受世俗影响,才是他的最爱倒是苏老爷子那边,听到了诗会上的声,着人来问他,那词是不是他写的

这倒是要慎重回答的一个问题

借用古人的诗词佳作,他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只是让他明目张胆地说,这诗词就是自己做的,他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他虽然可以把谎话说得张嘴就来,但这种有损阴德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

“自然,是路边买来的”爱信不信

七夕过后,被才子佳人们闹腾了一回的武陵城,开始安静下来

热闹就好像昙花,一现之后,立刻平息下去人们终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去的

坐商们照例地忙着生意,行脚的客商也忙碌地在城里转来转去有闲的人,也常在几个常去的地方转悠酒店仍然高朋满座,青楼里也依旧是迟起晚收

一切又回到了原样,完全没有因为七夕的诗会,有什么太多的改变当然,也不是一点变化也没有,至少那首鹊桥仙的热度,却在极地增

街头巷尾对这首词的讨论,从来没有这么密集过以至于走堂的伙计,过路的行人,耳朵里都记住了这首词宛如后世大街上放的流行歌曲,虽没有在意地去听,但听得多了,突一日,居然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感觉还很合拍

此时的武陵城对这首鹊桥仙的热爱,也大抵如此熟人见面,说得最多的,倒是,听说那首鹊桥仙了吗?没有?来来来,我说给你听

自然也要从词说起,然后摆出一副很懂诗词的样子,着意地评点一番,再然后,便要把词作者的身份,神神秘秘地让对方来猜,一直要看到,对方在听到苏三的名字之后,张口结舌的样子,说话的人,才会有些小小地得意再然后,少不得要把苏三如何,如何的丑闻,绘声绘色地说一通而这丑闻里,当然是以:苏三与某某名妓一渡;苏三与某某名媛,暗通款曲之类的故事,为吸引人

到了这个时候,说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都不太会去考虑,事实的真假而是尽情地借着苏三这个人,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最阴暗的渴望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诗会上的故事,也确实有满足这种人听闲话的诸多要素

一个赖皮顽主,色中的恶鬼,却偏偏做了一首绝世的好词这事情的本身,就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再加上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闲话,就像是了翅膀一样,越传越远,越传越夸张了

事情基本上,就是照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等武陵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其它城市讨论的热度应该是方兴未艾的

相比之下,济公于诗会上,教训弟子的情节,就显得有些苍白乏味了不过把这件事情,作为猜测苏宁远,到底是不是这‘鹊桥仙’真实作者的佐料,也有许多人在不断地提及着

不管这件事情传得多热,人们总会有失去热情的一天

而这一天,肯定不会很久再好听的故事,说多了,也没有意思了

只是,人们心里对这首词的喜欢,却不会因为词作者是谁,而有丝毫地降低大多数人,可不管这词是谁写的只要听着有感觉就成

好词大抵是要被唱出来,才能加广泛地流传而传唱好词的地方,当然就离不开勾栏妓院当天香在凉山第一次唱出这首‘鹊桥仙’的时候,能在欢情之时,听到这样的一首情词,就成为大多数寻欢作乐之人,美好的愿望

若是不能弹奏一曲‘鹊桥仙’,只怕这女子的恩客,也会少掉一半因此最先把这词掌握到极致的,倒并非那帮子们,而是那些以色娱人的女子们

只一夜的功夫,这词便被她们消化了下去,并成为她们招揽客人的法宝

城中的青楼勾院,并没有散的很开,它们往往扎堆在一处,有些青楼檐檐相望,姑娘们就站在二楼勾栏处,对下面过路的客人们招手,时不时,也会有几个挑衅的眼神,往对面的楼上飘过去

大一点的勾院,稍稍有些不同,它们往往占了一大块地面,建起许多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定国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路边上买来的,网址:http://www.77gp.net/43/432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