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1/3)

作品:《龙起明末

展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第三更)

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第三更)

“百姓侍奉君臣是天意?可笑,可笑之极,如果真的是这样,几千年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了。

大明现在已经走上了末路,每年数百万的流民,数十年来,每年饿死的百姓多达数十万,如此一来,千万亡魂就葬送在你所谓的天意之下了。

千万枯骨千万魂,

兀自飘零化黄尘,

一朝得逢还生路,

敢叫天穹换星辰。

史可法,你记着,民意即天意,有史以来的改朝换代,都是民意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之国。使得其不会因为坏死而完全的沉沦消失于世间!”

萧明乾这句话有些偏颇,终究宋朝时的外族入侵不在此列。而且东晋时期,五胡乱华也不在此列,是属于华夏百姓在进行改良的时候,为外族所趁,实现了改朝换代。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熊灿和史可法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离开了台湾。他们这一次,不仅没能完成那个不大可能完成的认为,而且在言语上也没能取得胜利。双方各执一词,看似相互双方都没有丝毫的退让和失利,但现实却是熊灿和史可法没能取得原先的企图,而且还在很多方面被萧明乾给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次谈判的内容传遍了大明和台湾的所有地方,其影响极其巨大。台湾的百姓对萧明乾的话,有着极其强烈的共鸣。特别是萧明乾的最后的这诗,更让他们的心中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情。在整个台湾掀起了,一股改天换地的热情。

同样是这诗,在大明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极少的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这几十年来的一切,现大明的确是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土地兼并,官吏阶层的集体腐化和武官员的极度失衡,所有的这些都处处透显露一种之兆。

这些人一直还是忠于大明的,他们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台湾身上,虽然台湾同大明同祖同宗,同样也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国内的那些开始横扫西北的农民起义军身上,因为那些人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些只知道破坏的流匪。

不过,该怎么改革,其意见大相径庭,一直达不成一致。而且他们所面对的将是极其强大而且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

除了这如阴天夜晚时的星星一样稀少到几乎不可查的改革派之外,大部分的士大夫阶层的人都在疯狂的谩骂着台湾,骂台湾无君无父,骂台湾不知礼仪,骂台湾礼崩乐坏。

总之,萧明乾这一次是完全的捅了马蜂窝了。如果是放在以前,这种来自大明统治阶层集体的怒火足以毁灭任何一个势力,但是现在的台湾根本就不怕这种来自腐朽的利益阶层的怒火。

在这里面,最难受的就是崇祯皇帝了,千万枯骨得逢生还,便敢叫天地换星尘。

换星尘,换那颗星尘,紫微星是吗?你萧明乾已经想要利用这些被你弄到台湾的百姓,来让天下易主了吗?

崇祯皇帝很有一种冲动,动全国的水师力量,完全的将台湾给化为灰烬。但是当他让傅凡星调查之后才现,即便自己想,也基本上不可能的了。

十数年的败坏,大明的水师力量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台湾的海军则强大的不可思议。崇祯不明白海上作战,但是一听到台湾的海军拥有万门以上的巨炮,他就完全的哑火了。因为他经过向不同的人反复的确认,大明的火炮数量加起来也不足五百门,这还包括那些在海战中根本不值一提的轻型火炮。想要通过这样的实力去进攻台湾,完全是痴心梦想。

崇祯想要重整水师,建立一个比之台湾愈加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最终一个是整个大明赋税收入三十倍的预算摆在他的案头的时候,他再也不敢提及建立这样的一个恐怖的海上力量了。最终,只能忍气吞声的咽下了这一口气。

但是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大明就愈加严格的控制台湾同大明的交换,即便是海禁之后依然存在着的走私贸易,也遭遭到了极其严峻的打击。

不过这一切,台湾上下根本不在乎,在增加了安南三省这个新的地盘之后,台湾对大明这个市场已经几乎能够无视了。

今天的台湾已经不是六七年前的台湾了,整个台湾的一千多万的百姓都已经初步的培养出了大国国民的骄傲感,对大明这个原来的故国,除了有一种眷念之外,已经不再有那种对中央王朝的畏惧感了。

以至在台湾的民间,已经产生了一种迫切的期望萧明乾能够经快的入主中原的思潮,而这种思潮产生的基础正是台湾强大的实力。

不过,因为隔着海峡,大明根本拿台湾毫无办法,而萧明乾也不想太早的打乱原有的计划,所以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台湾这边在处理新占三省的同时,积极做着进军辽东的准备。而此时的辽东则正在生着巨大的变化。

袁崇焕已经到达辽东,担任辽东督师接近半年了。这半年来,他实在做了不少的实事。修城增堡,置戍屯田,使得辽东的军民都身受好处。也正是这种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起明末 最新章节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网址:http://www.77gp.net/43/4323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