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神秘的俄国公使(1/2)
作品:《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李经方惊道:“难道唐大人要造反么?”
李鸿章没有理会李经方的话继续说道:“给大清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你看我都做了些啥事?除了帮老佛爷签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外,有哪一件是利国为民?这大清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以前我以为凭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让大清富强起来,呵呵,后来才知道那是梦话泡书()所以啊,咱这大清啊,蹦跶不了几天了,迟早是要变天的”
“方儿谨遵父亲教诲,以后不管唐大人做什么,我一定率领淮军鼎力支持”李经方立刻明白李鸿章话中的深意,说道
“咳咳,回去歇着,明儿就直接回京”李鸿章说道
“是,父亲”李经方再次搀扶着李鸿章朝自己的住处走去,只留下李鸿章一声重重的叹息“唉,袁世凯啊,袁世凯啊”
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完签约后的第二天,唐健便带着李鸿章等人一起返京述职
两个月后,李鸿章在前往台湾继任台湾总督的时候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李鸿章去世的时候含着满足的微笑
李鸿章临终时遗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其子李经方遵循李鸿章遗训,将其遗骨葬在台湾基隆,了却了李鸿章在辞世之前收回台湾辞世之后归葬在基隆的夙愿
清廷以唐健为首的武百官上书光绪帝,光绪帝应重臣之诉求,国丧三日,追赠李鸿章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唐健主持了李鸿章京师祠堂的揭牌典礼,光绪帝亲率领武百官进祠祭祀
当光绪帝等武百官走后,袁世凯走到李经方的身边,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道:“李大人节哀,中堂大人对我恩同再造,我一定会完成中堂大人的遗志的”
“多谢袁大人体恤,家父泉下有知定会含笑敏谢”李经方擦拭着眼泪说道
“袁兄,我以为你走了呢”唐健从后堂走了出来,见到袁世凯打招呼道
“呵呵,原来是复华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袁世凯拱手笑道
“承蒙袁兄关心,唐健最近很好”唐家客气道
“呵呵,那就好,好久没有和复华痛饮一杯,明日我在府中设席,到时一定要来啊”袁世凯说道
“唉,袁兄,国丧之期不能饮酒的,你难道忘了啊”唐健提醒道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袁世凯猛拍了一下自己锃亮的脑门,说道:“实在对不住啊,李大人,你看我这记性,中堂大人还在国丧期间我就……”
“不打紧,不打紧,袁大人公事繁忙,万事具领,记性难免会有偏差”李经方给了袁世凯一个台阶下
“噢,呵呵”袁世凯就坡下驴,笑着说道:“还是李大人深明大义的,复华,这几日公事繁多,等过几日为兄再找你一叙,如何?”
“好好,袁兄先忙,我还要帮李大人详谈一下关于祠堂的相关事宜”唐健答道
“那好,你们先忙,我就先走了啊”说完,袁世凯就带着两个随从离开了祠堂
“唐大人,这是我父亲在临终前让我交给你的,他希望你好好看看”李经方从怀里掏出一封黄皮纸封的信,只见信封上面有李鸿章的亲笔墨书:北洋大臣兼提督唐健亲启
唐健接过李鸿章的绝笔信刚要拆开,李经方阻止道:“唐大人,你还是回去之后再打开”
“恩,好”唐健将信揣进怀里,真诚的说道:“李大人,还是那句老话,请节哀顺变”
“呵呵”李经方红了眼睛说道:“唐大人你有事就先去忙,这里有我就行了”
唐健也不忸怩,说道:“那行,那李大人就多多费心了,唐家得了空就会前来拜祭中堂大人”
李经方含着泪点了点头,唐健带着王建川和李盖茨一起离开了李鸿章的京师祠
到了唐府的时候,唐健就一个人进了自己的房间,刚准备打开怀中的信就听见门外王建川的禀告声
唐健顺手就将那封信放进了自己机密件的抽屉里,让王建川进来
王建川进门之后就神秘的说道:“大人,你知道我在东大门看到了谁么?”
“不用那么神神秘秘的,到底是谁,有这么大惊小怪的么?”唐健问道
“呵呵,我说了保证让你吃一惊”王建川说道
“哎,我说建川啊,我说你是不是那个李盖茨在一起黏糊久了,怎么也会油嘴滑舌了,快说”唐健追问道
“呵呵,好,大人,我今天早上在东大门三星胡同口看见了那个大胡子”王建川说道
“那个大胡子?”唐健不解
“就是那个屁股翘得比头还高的那个俄国老毛子,叫什么狗屁维特的”王建川这时还不忘挤兑一下那个嚣张的俄国公使
“咦?他来北京干什么?上次在日本的时候他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神秘的俄国公使,网址:http://www.77gp.net/43/4326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