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李庭芝没有办法(1/2)

作品:《大宋权将

鄂州西北李庭芝大营

“恩相”李庭芝捧着贾似道的书信,眼泪那个哗哗往下流啊:“恩相大恩大德,教祥甫如果能报啊,教祥甫如何能报啊?”

无论世人怎么误解唾骂,抛开人品的指责从李庭芝的角度去看,贾似道镇守京湖时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那是绝对的提拔之恩;随后贾似道调任京湖宣抚使,又把李庭芝留下来管理扬州,这也可从中看出贾似道对他能力和人品的放心,管理扬州带给了李庭芝厚实的政治资本,也给他人生在扬州战役最后的辉煌打了了坚实的基础

李庭芝一生的荣誉,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不得不承认确实在很多地方与贾似道分不开,这次被朝廷任命为荆湖置大使,也是贾似道一手促成这也难怪李庭芝一直对贾似道死心塌地,就算日后襄樊战役失败,李庭芝被罢官京口也毫无怨言

实在是当日下的种子啊

部将刘义虽然是一个猛将,但为人傲慢,桀骜不驯,看不习惯张贵范天顺等人立功,眼睛都红了,劝说道:“大人,既然朝廷圣旨,范大人也没有了借口,不如我们两军合一军,也好让鞑子尝尝我大宋十万将士的厉害”

刘义乃南宋所谓四大中兴名将刘光世后人,将门世家,少时聪慧,双臂力大无穷,善使双戟任岳州团练,向来自视清高,但没有与蒙古人交过手,对祖先刘光世在南宋时期被金国骑兵凑得抱头痛哭选择性忽视

强大的阿q精神

范友信也是李庭芝的部将,为人稳重已经过了不惑之龄,只求无功但求无过,颇为担心道:“我看不容易?我军刚从江陵过来,不熟悉水性,且船只甚少,汉水又被蒙古人用火船,水栅等拦截再者蒙古又有阿里海牙、阿术等悍将,我担心我军仓促行动,恐怕反而中了蒙古人的计谋”

范友信是潭州知州,宝佑元年进士,他后台清白,从小史做起,勤勤恳恳,积功迁潭州知州,离岳州倒是不远

李庭芝能能武,但最厉害的确实他对人才的赏识,“得士最多者,淮南第一,号称小朝廷”,他个人魅力可见一番,恐怕有九十多了,就连一介江湖混混张贵等人也被他忽悠得上纲上线

朝廷虽任命李庭芝为荆湖置大使,但耐不住全国精锐禁军都在贾似道范虎手中,贾似道初时被范虎忽悠成功,把禁军大权都交给了他,李庭芝上任后甚至连喂马的士兵也没有,最后等江陵附近团练军汇集江陵,才凑齐一支三万多人的地方部队

“哼,胆小怕死”刘义与范友信向来不合,看不起他的懦弱:“难道就只允许蒙古人有悍将,我刘义就不相信了,你老范怕死就算了,别扯到我身上”

“谁怕了,谁怕了,上了战场,谁要是怕了谁就是孬种”范友信向来谨慎,但也耐不住官二代刘义整天讽刺,气转不过来,他在大宋官场混的时间比刘义得多,只因刘义乃将门世家刘氏后人才处处想让,想不到人善被人欺,都欺负到他头上来了

“都听大人说话”两人还没来得及掐架,旁边一个高大壮实的武将大声吼道,正是猛将苗再成苗再成为人慷慨有大志,后世评为抗元三杰之一,历官真州安抚使、真州知州宋德祐元年守真州,与天祥在真州定计抗元兵,元军猛攻,苗再成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最后英勇不屈而死

苗再成此时也在李庭芝身边听候调遣,他老人家既然发了话,无论是小辈的刘义还是同辈的范友信都乖乖的闭上嘴巴

“诸位,”李庭芝一个头两个大:“仗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还是要跟范大人商量一下,恩相对祥甫恩重如山,这次救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李庭芝虽然能力很强(魅力值高),但此刻也头痛得很,手握朝廷精锐禁军的范虎不肯出兵,他底下拼凑起来的散兵游勇却杀气腾腾,最痛苦的就是军心不正人心不齐,恐怕还没和元兵接触就散了,还打什么打?

别看刘义等说得慷慨,但若真的打起来,恐怕也就只有苗再成顶用

看了一眼身边的沉默不语的幕僚陆秀夫:“君实,你怎么看?”

陆秀夫在宋理宗宝佑四年与天祥、谢枋德、胡三省同年进士(宝佑四年科举是南宋小朝廷最成功的一年)陆秀夫的才思清丽,很少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但他并不以此自傲

他性情十分沉静,不喜张扬每当僚吏前来拜访,宾主互相取乐时,只有陆秀夫独自一人在旁,默默无语(清高自傲)有时府中设宴摆酒,陆秀夫坐在席间,矜持庄重,不说一句话,人们都觉得他十分怪僻,难以接近,所以很少有人与他合得来但陆秀夫治事有方,稳重干练的才华,却深得李庭芝的赏识和器重

后来德祐元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两淮地区情况紧急,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临难不惧,与李庭芝同舟共济,誓死抗敌李庭芝深深为他这种疾劲草的宝贵品格所感动,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才忍痛割爱,把他作为砥柱中流之材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

后来才成就他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权将 最新章节第六十八章 李庭芝没有办法,网址:http://www.77gp.net/41/41111/68.html